石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石墨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产能过剩加剧企业债务风险dd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6 06:53:25 阅读: 来源:石墨厂家

产能过剩加剧企业债务风险

在以高投入、高负债维持高增长的大背景下,企业不断加大举债投资规模,扩大产能占领更多市场份额,以致目前企业债务高企、产能过剩。据测算,2013年企业(不包含金融企业和融资平台)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已攀升至120%,超OECD国家90%的阈值,达历史高位。

企业债务一路高企 债务负担不断加重

2013年我国企业债务余额68.06万亿元(见表1),占2013年GDP的比重约为120%,较2010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,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,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:首先是债务增速趋缓,但仍处于高位。2013年企业债务增速为16.49%,较2012年下降4个百分点,但依然高位运行。其次是贷款占比持续下降,但仍占据主导地位。信贷融资规模在企业债务中的占比逐年降低,从2010年的73.77%降至2013年的66.83%,但仍超过2/3,依然是企业融资主渠道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受企业债务高企影响最大。最后是“影子银行”融资虽占比较低,但增速最快,风险集中。“影子银行”融资在企业债务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19.49%快速增至2013年的25.79%,增速快于信贷18.6个百分点,且信息不透明、监管不规范、风险最集中。

随着美国QE政策的逐步退出,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,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,全球流动性逐步收紧,资金价格不断攀升,企业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,债务负担越来越重。2013年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年初的6.78%上升至年末的7.20%,企业当年利息支出超过3万亿元,占其当年新增贷款规模的40%左右,特别是存量债务上升导致利息支出消耗了更多新增融资资源,放大了信贷需求,助推了融资利率的飙升。如再算上从“影子银行”的融资,成本更高,企业能否按时偿还本息成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都面临的严峻考验。

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债务螺旋上升

金融危机以来,在欧美国家艰难“去杠杆”的情况下,我国却启动了一轮加杠杆,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,结果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矛盾。当前,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、过剩程度高、持续时间长等特点,由传统产业漫延至部分新兴产业,目前在全国39个工业大类产业中有21个产业产能严重过剩。

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,短期内很难摆脱增产不增收、增收不增利的困境,以致企业效益下降、负债累累、债务风险急剧增加,金融系统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。

首先,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效益下滑,债务压力加大。产能扩张以债务扩大为基础,因此,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的特点。由于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收益率低,收入增速滞后于债务增速,形成债务的堆积,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,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。

其次,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开工率不足,无法实现预期收益。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%,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%。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普遍投资大、周期长,产能利用率低则意味着企业产能不能有效释放,开工率不足,造成大量设备闲置,无法按期达产,实现预期收益,这势必带来投资效益的下滑,投资收益率甚至小于贷款利率,债务偿还压力加大,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风险。

最后,产能过剩削弱企业自主创新动力,影响长期发展。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低,既有产业发展阶段、市场环境、国家创新体系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因素影响,更主要是受到企业盈利水平、投入能力、创新收益和企业制度等内部条件的制约。产能过剩企业债务率高企,导致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,对研发经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,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,使得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和组织基础不牢。

造成目前企业负债急剧增加的原因不仅有市场因素,更有体制机制、管理方式、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,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影响更大。过去一段时期,各地方政府热衷上马大项目,通过给予企业研发补贴、税收减免、优惠地价和电价,甚至放松环境监管,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,导致企业过度投资、债务缠身,并造成行业产能过剩。同时,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下,企业具有快速扩大产能,加大融资杠杆的冲动。随着经济增速放缓,这些企业最容易受到冲击,高速扩张期背负的债务将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,并给金融体系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。

企业债务率攀高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及应对措施

目前,我国企业债务高企与产能过剩问题相互交织、相互强化,加剧企业经营困难,降低资源配置效率,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,局部暴发债务风险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。

为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,金融机构应早介入、早参与、早行动,按照“有扶有控、有保有压”的原则,制定并实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金融政策,推动过剩产能早消化,促进债务风险早化解,实现“优胜劣汰”下的双赢。一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动态,科学研判市场供需形势,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和先进产能加快发展,推进企业兼并重组,促进行业整合,支持企业“走出去”,助推转移一批产能。二要禁止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,对拟关停淘汰的落后和过剩产能,前瞻性地做好信贷压缩退出和资产保全工作。三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,助力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经营转型,帮助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和盈利能力,通过内生发展解决债务问题。

其次,高负债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。产能过剩行业的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或接近60%,这些行业少有盈利,依靠大量债务保持运转,不少已成为“僵尸企业”,借新还旧,导致大量资金停留在偿债环节,配置在不具备经济合理性、低效的部门,增大了金融机构的存量包袱,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。

为切实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,一方面,应盘活存量,用好增量,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率的行业。盘活存量,重点可着眼于41万亿元的中长期贷款,这些贷款平均周期在3年左右,每年到期约14万亿元,若盘活其中50%,则高达7万亿元,接近每年贷款新增规模;增量资金应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、旧城基础设施改造等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,以及信息消费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,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化解产能过剩矛盾。另一方面,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,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,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企业高负债问题。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,改变以大中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,大力发展股市、债市等直接融资模式,丰富直接融资工具,拓展企业股本补充渠道,优化企业债务结构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
最后,高负债扩大了金融产品风险。越是产能过剩的行业,其资产负债率越高,需要不断融入资金还本付息和维持正常运转。由于商业银行受到规模控制和较为严格的监管,再加上控制风险的内在要求,难以为高负债企业持续提供大量资金,于是,这些企业便通过“影子银行”、“地下钱庄”进行大规模融资。不合规的金融产品突破了传统的银、证、保分界线,与金融机构形成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复杂局面,这些产品杠杆率高、透明度低、品种花样多、操作风险大,且游离于监管之外,若任其发展必将对金融系统安全造成重大冲击,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将受到不良影响。

为规范发展,首先,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调,将“影子银行”纳入监管范围,采取疏堵结合、趋利避害的方式,引导其规范发展,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。其次,推进利率市场化,消除“影子银行”、“地下钱庄”存在的基础,使“地下钱庄”变得“阳光”;“影子银行”变得“透明”。最后,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创新,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、更合规的金融产品和更便捷的投资渠道,使得更多资金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。

福建铝板

昆明水泥预制块生产设备

济南低温碱性清洗剂

陕西碳粉盒